只在
基本解釋
(1).總在;仍在。 宋 蘇軾 《殢人嬌·贈朝云》詞:“朱脣筯點,更髻鬟生彩。這些箇,千生萬生只在。” 宋 李萊老 《謁金門》詞:“舊恨新愁都只在,東風吹柳帶。”《三國志平話》卷中:“見二嫂靈前燒香奠酒啼哭, 關公 笑曰:二嫂休哭,哥哥只在里。”
(2).就在。 唐 賈島 《尋隱者不遇》詩:“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水滸傳》第八回:“那人問道:‘ 薛端公 在何處住?’ 董超 道:‘只在前邊巷內。’”《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心下道:‘佳期只在今夜了,便宜了這酸子。’”
成語(Idiom):只在
發音(Pronunciation):zhǐ z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只存在于;只發生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地點或情況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只在表示某個事物或現象只發生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或情況下,不會在其他時間、地點或情況下出現。它強調了事物或現象的特殊性和獨特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只在常用于描述某些特定的情況、事件或條件,強調事物或現象的限定性。它可以用于正面描述某種特殊的機會或優勢,也可以用于負面描述某種限制或困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只在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確。這個成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學作品和口頭傳統中,但具體的故事背景和來源已經難以考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只在由“只”和“在”兩個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成功只在于他的努力和才華。
2. 這個問題只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才會出現。
3. 這種機會只在一生中出現一次,不容錯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只在”這個成語:
1. 將“只”字與“在”字連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形象。
2. 想象只有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或情況下才會出現的事物,如彩虹只在下雨后才會出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只在”相關的成語,如“不在話下”、“不在乎”等。這些成語都涉及到事物或現象發生的特定條件或情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只在周末才能去公園玩。
2. 初中生(13-15歲):這種機會只在高中階段才會出現。
3. 高中生(16-18歲):成績的提高只在付出努力的情況下才能實現。
4. 大學生(19-22歲):這個實習機會只在特定專業的學生中開放。
5. 成年人:這個機會只在生活中出現一次,我們要抓住它。
希望這個“只在”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