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殊
基本解釋
(1).沒有區別;一樣。 漢 揚雄 《解嘲》:“世異事變,人道不殊。” 唐 杜甫 《小至》詩:“云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一》:“人情物理,大抵不殊。”
(2).謂身首尚未分離。指自殺未死。《漢書·淮南王傳》:“太子自刑,不殊。” 顏師古 注:“殊,絶也,雖自刑殺,而身首不絶也。”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楊貞婦》:“ 靜安 守節不嫁,權貴爭求之,至截髮自剄,不殊。”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 劉藻 ﹞因於三月癸酉中夜,挑燈默坐,驅侍者出,自剄不殊,宛轉於牀榻間,七日乃死。”
(3).未絕。《新唐書·吳兢傳》:“皇運不殊如帶。”
成語(Idiom):不殊
發音(Pronunciation):bù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區別,沒有差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殊是一個形容詞,用來表示沒有區別,沒有差異。它強調兩者之間完全一樣,沒有任何差別或分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殊常常用于描述兩個或多個事物之間沒有任何區別或差異的情況。它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性格、行為或外貌相似,也可以用來形容兩件事物的相似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殊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它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用來形容兩個人的相貌相似。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并擴展到描述其他事物之間的相似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殊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不”和“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倆的才華不殊,都是非常出色的音樂家。
2. 這兩幅畫的風格和技法都不殊,很難分辨出差別。
3. 在這個問題上,他們的觀點不殊,都認為應該采取同樣的措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不殊這個成語可以通過將“不殊”與“沒有區別”、“沒有差異”聯系起來來記憶。可以想象兩個人站在一起,完全一樣,沒有任何區別。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不殊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相似性相關的成語,如“無異”、“如出一轍”等,以擴展你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朋友們的作業完成得不殊,都非常認真。
2. 初中生:他們的穿著風格不殊,都很時尚。
3. 高中生:這兩個歷史事件的影響不殊,都對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 大學生:他和他的兄弟們的能力不殊,都是非常出色的籃球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