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基本解釋
[釋義]
(名)二十四節氣之一,在12月21、22或23日。這一天太陽經過冬至點,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間最長。
[構成]
主謂式:冬|至
英文翻譯
1.The Winter Solstice (22nd solar term)
詳細解釋
◎ 冬至 Dōngzhì
[the Winter Solstice]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12月21,22或23日,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間最長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這一天太陽經過冬至點,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間最長。《逸周書·時訓》:“冬至之日蚯蚓結,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動。”《呂氏春秋·有始》:“冬至日行遠道,周行四極,命曰玄明。”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冬至》:“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明 王鏊 《震澤長語·象緯》:“冬至之日,一陽自地而升。”
成語(Idiom):冬至
發音(Pronunciation):dōng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冬至是中國農歷的二十四節氣之一,表示冬季的開始和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時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冬至是指太陽到達黃經270°時的時間點,通常在公歷12月21日或22日。在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達到全年最短,夜晚最長。冬至標志著冬季的正式開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冬至這個詞語常用于描述冬季的來臨,也可以用于表示某個事物或現象的開始。此外,冬至也可以用于比喻人生的寒冷和困難時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冬至作為節氣的名稱源自古代中國的農耕文化。農民在冬至這一天會舉行一系列儀式,祈求來年農作物的豐收和家庭的幸福。因此,冬至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節日和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冬至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冬至到了,天氣越來越冷了。
2. 這個電影的上映可以說是中國電影事業的冬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冬季的寒冷和冬至這一節氣的特點聯系起來記憶這個詞語。可以想象在冬至這一天,太陽照射時間最短,天氣最冷,這是冬季開始的標志。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和含義,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背景和習俗。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冬至到了,我要吃湯圓慶祝節日。
2. 初中生:冬至是冬季的開始,天氣會變得越來越冷。
3. 高中生:冬至這一天,夜晚最長,白天最短。
4. 大學生:冬至標志著一年的轉折點,人們開始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