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移檄
基本解釋
謂日行千里,傳送緊急公文?!?a href="/r_ci_b77c9fa8a4d180deddbadcc0338feab7/" target="_blank">后漢書·李固傳》:“上奏 南陽 太守 高賜 等臧穢。 賜 等懼罪,遂共重賂大將軍 梁冀 , 冀 為千里移檄,而 固 持之愈急?!?李賢 注:“言移一日行千里,救之急也。”
成語(Idiom):千里移檄
發音(Pronunciation):qiān lǐ yí x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信息傳遞的迅速和廣泛。比喻號召行動迅速,聲勢浩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千里移檄源自中國古代戰爭中的一種通訊方式。檄是古代傳遞消息的一種方式,它是用木板或紙張上書寫內容,然后懸掛在驛站或城市的特定地點,讓人們閱讀。千里移檄意味著檄文能夠在千里之外傳遞,迅速傳遞信息,使得廣大人民能夠迅速了解到相關指示或命令。這個成語形容信息傳遞快速、廣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信息傳遞迅速、廣泛的場合,可用于軍事、政治、社會等領域。也可用于形容某種行動或宣傳活動的規模和影響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千里移檄最早出自《后漢書·楊震傳》中的記載。當時,楊震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名將,他在北方抵御匈奴入侵時,曾經派遣使者騎馬千里送檄文給遠在千里之外的將領,以傳達重要命令。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千里移檄”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字的成語,由“千里”和“移檄”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緊急情況下,我們需要千里移檄,將消息迅速傳達給所有人。
2. 這個宣傳活動千里移檄,吸引了大量觀眾參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千里移檄”與迅速傳遞信息的形象相連,如想象一張檄文在千里之間迅速傳遞的場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百發百中”、“以卵擊石”等,了解其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讓我們千里移檄,告訴家長明天要參加學校的運動會。
2. 初中生(13-15歲):這次演講比賽需要千里移檄,讓所有同學都知道報名的時間和地點。
3. 高中生(16-18歲):學校組織的志愿者活動通過千里移檄,吸引了很多同學參加。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政府通過千里移檄,呼吁市民積極參與環保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