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坐
基本解釋
[釋義]
(動)舊時指把被誣告的罪名所應得的刑罰加在誣告人身上。
[構成]
偏正式:反〔坐
英文翻譯
1.{律} sentence the accuser to the punishment facing the person he falsely accused
詳細解釋
◎ 反坐 fǎnzuò
[sentence the accuser to the punishment facing the person he falsely accused] 把被誣告人應得的刑罰,反過來加在誣告人身上
(1).指我國封建社會對誣告罪的刑罰。即把被誣告的罪名所應得的刑罰加在誣告人身上。《后漢書·黨錮傳·李膺》:“ 膺 表欲按其罪, 元羣 ( 羊元羣 )行賂宦豎, 膺 反坐輸作左校。” 唐 長孫無忌 《唐律疏議·斗訟三》:“諸誣告人者,各反坐?!薄独蠚堄斡洝返谑嘶兀骸笆钦l教你誣告的。你不知道律例上有反坐的一條嗎?”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你竟這樣的侮辱我!說我不是人……如果我真的不是人,我情愿大辟--就是殺頭呀,你懂了沒有?要不然,你是應該反坐的?!?br>(2).反誣;誣賴?!?a href="/r_ci_960b529f6102b0f51ad25cb57982e014/" target="_blank">水滸傳》第四五回:“這婦人反坐 石秀 …… 楊雄 聽了,心中火起。”
成語(Idiom):反坐(fǎn zuò)
發音(Pronunciation):fǎn z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坐在椅子上面向后,背向前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反坐是指人們坐在椅子上時,背向前坐,面向后坐,與常規的坐姿相反。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的行為態度與常人不同,獨樹一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反坐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某人的行為態度獨特,與眾不同。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對待問題的思考方式與眾不同,有創新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反坐的成語故事起源不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反坐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反”和“坐”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喜歡反坐,不拘一格。
2. 這位藝術家的思維方式非常反坐,創作出了許多獨特的作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坐在椅子上背向前坐的場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同時,可以將其與“與眾不同”、“獨樹一幟”等詞語聯系起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反坐相關的成語,如“反其道而行之”、“反躬自省”等,了解更多有關與眾不同、創新思維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喜歡反坐,看起來很酷。
2. 初中生:這個學生的思維方式很反坐,總是能想出獨特的解決方案。
3. 高中生:他的想法總是與眾不同,真是個反坐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