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鄶
自鄶(zì kuài)
發音(Pronunciation):zì ku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自愧不如,自慚形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自己感到羞愧,自慚形穢,認為自己不如別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自我批評、自我反省的場合,表達對自己的失誤、不足之處表示慚愧和自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周易·系辭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日月行于蒼穹之上,百谷王于地下之中。行健不息,厚德載物,日月運行,其道無窮,其用無窮,而民眾之所以能勝任各種工作,順利地進行各種活動,皆因天地日月之氣的運行不息,而君子應該效法天地日月,不斷地自強不息,不斷地厚德載物。君子在看到天地日月之氣的運行不息時,自然會感到自己的能力和道德修養遠遠不如天地日月,就會自愧不如,自慚形穢。”自鄶即源于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自”和“鄶”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比賽中犯了一個低級錯誤,事后他感到自鄶不已。
2. 面對別人的成功,我感到自鄶,覺得自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自鄶”與“自愧”進行聯想,它們的意思相近,都表達了自己感到羞愧、自責的情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成語,如“自慚形穢”、“自愧弗如”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考試中得了個倒數第一的名次,感到自鄶,下次要努力提高成績。
2. 初中生:老師批評了我的不認真學習,我感到自鄶,決心改正錯誤。
3. 高中生:面對同學們的優秀成績,我感到自鄶,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努力改進。
4. 大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犯了一個低級錯誤,我感到自鄶,決心從中吸取教訓,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