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履踵決(nà lǚ zhǒng jué)
發(fā)音(Pronunciation):nà lǚ zhǒng j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納履者踵決,即接納他人而自己受到排斥或被邊緣化。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納履踵決”源自《左傳·僖公二十五年》,原文為“莊子曰:‘不納履踵決。’”。其中,“納履”意為接納他人,而“踵決”則表示自己受到排斥或被邊緣化。整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在接納他人的同時,自己卻受到排斥或被邊緣化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幫助他人、接納他人的同時,自己卻受到排斥或被邊緣化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社交場合、團(tuán)隊合作等情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納履踵決”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僖公二十五年》。故事中,莊子向孔子請教道德問題,孔子回答說:“從前有個人鞋子破了,他把鞋子修好了,然后他的腳就受傷了。這是為什么呢?”莊子聽后,沒有回答孔子的問題,而是說:“我不明白‘納履踵決’是什么意思。”莊子的回答表達(dá)了一個道德觀念,即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自己卻受到排斥或被邊緣化。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納履 + 踵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很熱心地幫助別人,但自己卻被納履踵決。
2. 在團(tuán)隊合作中,有時候會出現(xiàn)納履踵決的情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納履踵決”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接納他人的同時,自己卻被踩在腳底下,形成了“納履踵決”的情景。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jìn)一步學(xué)習(xí)其他與“納履踵決”相關(guān)的成語,如“納履決踵”、“納垢藏污”等,以豐富對成語的理解和應(yīng)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他們一起玩耍的時候,有些人總是納履踵決,不愿意和他們一起玩。
2. 初中生:班級組織活動時,有些同學(xué)總是納履踵決,不愿意參與其中。
3. 高中生:在學(xué)校的社交圈中,有時候會出現(xiàn)納履踵決的情況,需要我們主動去接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