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韻
基本解釋
(1).古代關于詩歌聲律的術語,謂詩一聯中用了與韻腳同韻的字。如五言詩以“聲”、“鳴”為韻,上九字便不能用“驚”、“傾”、“平”、“榮”等字,否則就犯了大韻。《文鏡秘府論·文筆十病得失》:“大韻:一韻以上,不得同於韻字。如以‘新’字為韻,勿復用‘鄰’、‘親’等字。”參見“ 八病 ”。
(2).特出的氣度、情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襄陽 羅友 有大韻,少時多謂之癡。”
成語(Idiom):大韻
發音(Pronunciation):dà y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詩文中韻腳較大,音韻優美動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韻是一個修辭手法,用來描述詩文中的音韻美。在古代詩詞中,韻腳是指詩句末尾的韻母部分,而大韻則指的是韻腳較大、音韻優美的情況。使用大韻的詩句往往更加動聽、優美,給人以美的享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韻一詞多用于文學研究、古代文學欣賞以及修辭手法的講解等場合。它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藝術作品中的音韻美,比如音樂、舞蹈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韻一詞最早出現在《文心雕龍》一書中,是南朝梁代文學家劉勰所著。他在書中詳細講解了詩詞的修辭技巧,其中包括了大韻的概念。劉勰認為,詩詞中的音韻美是至關重要的,而大韻正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韻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詩詞寫得非常出色,常常運用大韻來增加音韻美。
2. 這首歌的歌詞很有意境,用了不少大韻的手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記憶大韻這個詞語:
1. 將“大”字與“韻”字聯想在一起,想象一個音樂家大聲演奏出美妙的音樂,強調音韻美的重要性。
2. 將“大”字與“音”字聯想在一起,想象一個大聲唱歌的歌手,強調音韻美的動聽。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大韻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古代文學中的修辭手法,了解更多關于音韻美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老師教了我們一首古詩,里面有很多大韻的詞句,聽起來很好聽。
2. 初中生:我最喜歡的一首詩用了很多大韻,讀起來特別有感覺。
3. 高中生:我正在學習古代文學,剛剛學到了大韻這個修辭手法,覺得很有意思。
4. 大學生:在寫詩的時候,我常常嘗試運用大韻來增加詩句的音韻美,讓詩歌更加動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