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夫
基本解釋
民夫。 趙樹理 《李家莊的變遷》十一:“隊伍、民伕、自衛隊都陸續回來了。” 徐敏 《憶平江慘案》:“被他們抓來的民伕,幾乎和他們那枯瘦如柴、個個抽大煙的士兵數目相等。”參見“ 民夫 ”。
(1).宮女入宮前所嫁的丈夫。《漢書·丙吉傳》:“是時,掖庭宮婢 則 令民夫上書,自陳嘗有阿保之功。” 顏師古 注:“謂未為宮婢時,有舊夫見在俗間者。”
(2).服公役的民工。 宋 蘇轍 《乞罷修河司札子》:“朝廷為之置修河司,調發民夫。”《水滸傳》第八十回:“卻説 高太尉 曉夜催促督造船隻,朝暮捉拿民夫供役。” 向春 《煤城怒火》:“明天去伐樹的還有民夫。”
成語(Idiom):民夫
發音(Pronunciation):mín f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迫從事勞動、負重苦干的人,特指被剝削壓迫的農民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民夫是指在古代農村或戰爭中被迫從事勞動、負重苦干的人,特指被剝削壓迫的農民工。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農民工的辛勤勞動和貧困困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民夫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農民工的艱辛生活和勞動條件惡劣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被剝削壓迫的勞動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民夫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項羽在攻克彭城時,為了填平護城河,強迫當地百姓負重勞動的情景。這個故事成為了形容農民工被迫從事勞動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其中主語是“民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些農民工是現代社會的民夫,他們為城市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2. 農民工的生活條件很艱苦,他們經常被稱為現代的民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民夫”與農民工的艱苦生活聯系起來,想象他們被迫從事勞動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中國農民工的現狀和問題,以及相關的社會議題和政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爸爸說農民工就像現代的民夫,他們為我們的生活做出了很多貢獻。
2. 初中生:農民工是現代社會的民夫,他們為城市的建設默默付出著。
3. 高中生:農民工的生活條件很艱苦,他們經常被稱為現代的民夫,值得我們關注和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