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望
基本解釋
(1).可與三公的重要職位相稱的名望?!?a href="/r_ci_d537d848afe66ea65a9da42a01beb74d/" target="_blank">南史·謝舉傳》:“上曰:‘ 舉 非止歷官已多,亦人倫儀表,久著公望,悵恨未授之?!?唐 白居易 《除許孟容河南尹兼常侍制》:“某官 許孟容 才志甚大,言論甚高,在臺閣間藹然公望。”
(2).公眾的希望;公眾中的聲望。 唐 韓愈 《舉張正甫自代狀》:“﹝ 張正甫 ﹞久處散地,實非所宜,乞以代臣,以副公望?!?金 王若虛 《贈昭毅大將軍高公墓碣》:“﹝節度﹞治聲甚美,公望甚重?!?/p>
成語(Idiom):公望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w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眾的期望或愿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望是由“公”和“望”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指的是公眾,即大家;“望”表示期望或愿望。公望用來形容公眾的期望或愿望,通常指公眾對某個人或某件事的期待和希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望常常用于描述公眾對政府、領導人、社會活動等方面的期望和愿望。它可以用來表達對領導者的期望和支持,也可以用來指責領導者沒有達到公眾的期望。此外,公望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對某個事件或事物的期待和希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望最早出現在《后漢書·杜預傳》中,這是一本記載東漢末年歷史的書籍。故事講述了杜預在被任命為郡守之前,人們對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夠治理好所在的地方。因此,公望一詞由此而來,成為了形容公眾期望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望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公眾對這個新政策寄予了很大的公望。
2. 他是公眾的公望,希望他能夠帶領大家過上更好的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公眾期望”相關的場景來記憶這個成語,比如想象一個領導者站在人群中,人們都在期待他的表現和決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更深入地學習成語,可以了解與公望相關的其他成語,比如“眾望所歸”、“萬眾一心”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老師能夠給我們安排更多的戶外活動,這是我們的公望。
2. 初中生:我們對班長的表現寄予了很大的公望,希望他能夠帶領我們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考生們對高考的公望很高,希望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4. 大學生:大家對學校的發展寄予了很大的公望,希望能夠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