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漫
成語(Idiom):杳漫
發音(Pronunciation):yǎo m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景象模糊、不可辨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杳漫意為景象模糊、看不清楚。形容遠處的景物或情況無法辨認,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未來或結果不明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遠方的景物或情況不清楚,也可以用來形容事情的發展不確定或結果不明朗。適用于書面語和口語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出自《楚辭·天問》中的“杳杳冥冥,冥冥其仁。”原意指的是天空昏暗、模糊不清。后來,這個成語演變為形容遠方景物模糊不清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霧氣彌漫,遠處的山峰杳漫不清。
2. 他的未來充滿了杳漫的不確定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杳漫”與“模糊不清”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遠方的景物或情況無法辨認的模糊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杳漫”意思相關的成語,如“杳無音信”(音信全無,毫無音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夜晚的森林里,樹木杳漫,一片黑漆漆的。
2. 初中生(13-15歲):他遠離家鄉已經很久了,對家鄉的變化一無所知,只能說是杳漫了。
3. 高中生(16-18歲):考試前的復習計劃杳漫不定,需要好好規劃。
4. 大學生及成人:對于未來的職業發展,我們常常感到杳漫不定,需要努力尋找方向。
希望這份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杳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