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舉時節
基本解釋
指夏季。《管子·幼官》:“七舉時節,君服赤色,味苦味,聽羽聲,治陽氣,用七數。” 尹知章 注:“火成數七,火氣舉,君則順時節而布政……七,亦火之成數。” 石一參 今詮:“夏三月,火德王……王者御物,夏以七為數,用其成也。”
成語(Idiom):七舉時節
發音(Pronunciation):qī jǔ shí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每年七個時節都有不同的景象和特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七舉時節是指每年的七個時節,包括春、夏、秋、冬、春雨、秋風、夏暑。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四季變化的規律以及每個季節的特點和景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七舉時節可以用來描述自然界的變化,也可以用來形容人事物的變化和發展。在寫景、描寫四季或者講述事物變化的時候,可以使用這個成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七舉時節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農耕文化。古人觀察到每個季節的特點和景象,用“七舉時節”來形容這個規律性的變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七舉時節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春天的七舉時節,大地萬物復蘇,春風吹拂著新綠的葉子。
2. 冬天的七舉時節,寒風呼嘯,大地一片雪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每個季節的特點和景象與七個時節對應起來進行記憶。例如,春季對應春風吹拂,夏季對應夏暑炎熱,秋季對應秋風蕭瑟,冬季對應冬雪紛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關于中國的傳統節氣和季節的知識,了解不同季節的特點和變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春天的七舉時節,因為可以放風箏和玩泥巴。
2. 初中生: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特點和景象,這就是七舉時節的魅力所在。
3. 高中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可以運用七舉時節來描繪四季的變化和人們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