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棲
基本解釋
見“ 云棲 ”。
亦作“ 云棲 ”。1.指隱居。《南齊書·高逸傳·褚伯玉》:“寧朔將軍 丘珍孫 與 僧達 書曰:‘聞 褚先生 出居貴館,此子滅景云棲,不事王侯,抗高木食,有年載矣。’” 唐 陳子昂 《續唐故中岳體玄先生潘尊師碑頌》:“令守 崧山 玉女峰 ,云棲窮林今五紀。” 宋 陸游 《醉題》詩:“云棲澗飲未為高,起舞行歌亦足豪。”
(2).寺名。在 浙江 杭州 五云山 西。 明 僧 袾宏 ,號 云棲大師 ,曾結庵于此。 清 趙翼 《寓西湖十日雜記以詩》之八:“ 云棲 吾未到,乍此踏芒鞋。”
成語(Idiom):云棲
發音(Pronunciation):yún q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鳥類棲息在云中,比喻人的居住地高而險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云棲是由“云”和“棲”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云”指高空中的云氣,“棲”指棲息、居住。成語中的“云棲”比喻人的居住地高而險峻,形容住處高樓或山上,也可以比喻人的心境高遠、超脫塵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高樓、山上的住所,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心境高遠、超脫塵世。適用于描述居住環境高雅、地勢險峻,或者形容人的思想境界高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云棲”最早出自《史記·卷五·孔子世家》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孔子的弟子子路問孔子:“君子云棲霞,小人云棲土,何以別之?”孔子回答說:“君子云棲霞,小人云棲土,有道之不行也。”這個故事中,孔子用“云棲”來比喻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君子追求高尚的境界,而小人只追求世俗的利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短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城市的高樓云棲,遠離塵囂。
2. 這座山上有一座云棲庵,風景優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云棲”與高樓、山上的住所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的云棲文化,包括云棲庵、云棲禪寺等,可以進一步了解云棲的文化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將來能住在云棲庵,聽鳥兒唱歌。
2. 初中生:他的心境高遠,就像云棲一般。
3. 高中生:那座城市里高樓林立,我夢想云棲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