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門
成語(Idiom):京門(jīng mén)
發音(Pronunciation):jīng m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場、政府機關、權力中心,也指京城的城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京門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原指中國古代都城的城門。后來逐漸引申為指官場、政府機關、權力中心,代表著集中政治權力的地方。在現代漢語中,京門常用來形容官場的權力和利益關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京門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官場上的權力斗爭、利益紛爭等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政府機關、權力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京門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記載了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叔孫豹的故事。叔孫豹是魯國的重要官員,他的兒子叔孫蘧在京門外偷了人家的衣服,被人發現后,叔孫蘧逃回家中。叔孫豹得知此事后,為了保護兒子,他竟然拆了京門,以示無罪。這個故事后來成為京門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京門中摸爬滾打多年,終于得到了一個高職位。
2. 京門之內,權力交錯,利益紛爭。
3. 這個案件牽涉到了京門高層,很復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座巨大的城門前,城門上刻著“京門”兩個字。想象自己身處官場,感受官場的權力和利益紛爭。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官場、權力相關的成語,如“權謀之門”、“官運亨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學校的校長就是京門中的高官。
2. 初中生(13-15歲):政府的決策往往在京門中制定。
3. 高中生(16-18歲):京門之內,權力斗爭激烈,需要有足夠的能力才能生存下來。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想要在京門中有所作為,必須具備出色的能力和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