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fēi yán zǒu bì ㄈㄟ ㄧㄢˊ ㄗㄡˇ ㄅㄧˋ飛檐走壁(飛簷走壁)
◎ 飛檐走壁 fēiyán-zǒubì
[fly over the eaves and run on the walls;fly over walls and walk over defenses;leap onto roofs and vault over walls] 形容武藝高強的人身輕如燕,能在房檐、墻壁上行走如飛
施展飛檐走壁之能,越墻而入
詞語解釋
fēi yán zǒu bì ㄈㄟ ㄧㄢˊ ㄗㄡˇ ㄅㄧˋ飛檐走壁(飛簷走壁)
指能飛越屋檐,攀登墻壁。形容武藝高強,身體矯捷如飛。《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六回:“這個人本來是一個飛檐走壁的賊。” 清 程麟 《此中人語·楊八》:“ 楊八 , 南匯 人,本梁上君子,飛檐走壁,武藝頗精。” 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十:“我們既有圍墻又有垣墻,既有打更的又有坐夜的,他一個毛孩子還能飛檐走壁不成?”亦作“ 飛簷走壁 ”。《水滸傳》第四六回:“﹝ 時遷 ﹞流落在此,則一地里做些飛簷走壁,跳籬騙馬的勾當。”
見“ 飛檐走壁 ”。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飛檐走壁
成語(Idiom):飛檐走壁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yán zǒu b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輕盈靈活,能夠在高處行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飛檐走壁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飛檐指的是建筑物上突出的檐口,走壁指的是能夠在墻壁上行走。這個成語形容人的輕盈靈活,能夠在高處行走,比喻人的技能或身手非常出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飛檐走壁一般用于形容人的身手敏捷,能夠在復雜的環境中迅速行動。可以用來形容武術高手、登山愛好者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飛檐走壁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武俠小說《水滸傳》。故事中,有一位名叫楊志的英雄,他身手矯健,能夠在高處行走,如屋檐之上,墻壁之間,被稱為“飛檐走壁”。后來,這個成語被用來形容人的輕盈靈活的身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飛檐走壁是一個由兩個動詞組成的成語,形容詞+動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身手靈活,能夠飛檐走壁,是一位出色的武術高手。
2. 這位登山愛好者能夠在陡峭的山壁上飛檐走壁,令人驚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輕盈地在屋檐之間飛躍,然后在墻壁上行走,形成一個生動的畫面。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和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飛檐走壁相關的成語,如“飛檐走壁”、“飛檐走瓦”等。同時,也可以學習與輕盈靈活相關的成語,如“輕如燕子”、“如履薄冰”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小明跑得很快,就像飛檐走壁一樣。
初中生:這位運動員的身手真是飛檐走壁,無人能及。
高中生:在這部電影中,主角展現了他的飛檐走壁的技能,令觀眾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