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戢
基本解釋
(1).安定;平靜。 宋 李綱 《靖康傳信錄》卷二:“是日,并斬殺傷部隊將者亦二十餘人。然后民情安戢,姦宄不作。” 明 馮夢龍 《智囊補·明智·楊廷和》:“故平賊者,勝之易,格之難。所戒于早,班師者必有一番安戢鎮撫作用,非僅僅仗兵威以脅之已也。”
(2).安撫。 清 蔣士銓 《臨川夢·雙噬》:“ 李將軍 、 牛將軍 、 麻將軍 ,三位入城,安戢百姓,慰勞 慶王 ,辦理一切善后事宜?!?/p>
成語(Idiom):安戢
發音(Pronunciation):ān d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安撫、平息、使平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安戢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安”表示穩定、安定,而“戢”表示收斂、平息。安戢的基本含義是通過安撫和平息來使局勢平靜下來,消除緊張和沖突,恢復和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安戢常用于描述處理矛盾、沖突或爭議時的方法。它可以用于形容領導者或智者通過合理的方式平息紛爭,使局勢恢復平靜。此外,安戢也可以用于形容個人在面對困難或挫折時保持冷靜和鎮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安戢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當時,項羽作為楚漢戰爭的主要將領,面臨著與劉邦的軍事對抗。在一次戰斗中,項羽的軍隊遭到了重大挫折,士氣低落。為了安撫士兵的情緒,項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改變作戰策略、提高士兵的待遇等,最終成功安撫了士兵,恢復了軍隊的戰斗力。此后,人們開始使用“安戢”來形容類似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者應該學會安戢爭議,以保持團隊的和諧與穩定。
2. 在面對挫折時,保持冷靜和鎮定是安戢困難的關鍵。
3. 雙方通過對話和妥協來安戢分歧,最終達成了共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安戢”聯想為安定和平息的意思。你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沖突和緊張的環境中,通過安撫和平息來使局勢平靜下來,達到安定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沖突解決和溝通技巧相關的成語,如“化干戈為玉帛”、“息事寧人”等,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安戢。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用溫柔的語氣安戢了同學之間的爭執。
2. 初中生:學校領導通過召開座談會來安戢學生們的不滿情緒。
3. 高中生:面對考試壓力,我努力保持冷靜和鎮定,安戢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