趷蹋
成語(Idiom):趷蹋(kē tà)
發音(Pronunciation):kē t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顧他人的感受,肆意傷害、侮辱或壓迫別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趷蹋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形容人對他人的不尊重和不關心。這種行為常常表現為欺凌、侮辱或壓迫他人,不顧他人的感受。趷蹋的行為通常是出于惡意或者權力的濫用,對被趷蹋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趷蹋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一些不尊重別人的行為,包括欺凌、虐待、辱罵、霸凌等。它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顧他人感受的人,也可以用來警示人們要尊重他人的權利和尊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趷蹋一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董卓傳》中。當時,董卓是一個權傾朝野的權臣,他專橫跋扈,不顧他人的感受,肆意壓迫百姓。后來,人們用“趷蹋”來形容這種不尊重他人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趷蹋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趷”和動詞“蹋”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趷蹋別人,不管別人的感受。
2. 這個老板對員工趷蹋得太過分了,大家都不愿意工作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趷蹋”這個成語與不尊重他人的行為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印象。例如,可以想象一個人用腳踩在另一個人的身上,表示他對他人的不尊重和侮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趷蹋這個成語的同時,也可以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欺負人”、“不顧他人感受”等。這些成語都是用來形容不尊重他人的行為。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經常趷蹋我,把我的玩具都搶走了。
2. 初中生:班上有個同學總是趷蹋我,老是找我麻煩。
3. 高中生:他們在網上趷蹋我,發了很多惡意的評論。
4. 大學生:老師趷蹋我們,給了很多超過我們能力的作業。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趷蹋”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