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攀炎附熱
發音(Pronunciation):pān yán fù r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為了追求權勢、利益而主動迎合、附和他人,甚至出賣自己的原則和立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攀炎附熱這個成語中,“攀”指攀附,追求;“炎”指權勢、名利;“附”指附和、迎合;“熱”指熱鬧、當紅。整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為了追求權勢、利益而主動迎合別人、出賣自己的原則和立場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貶義語境中,用來批評那些為了個人利益而迎合他人、背離原則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自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琵琶行》。故事中,主人公李白攀附著權勢顯赫的王公貴族,為了追求名利而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和原則。這個故事通過李白的經歷,揭示了攀炎附熱的貶義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攀炎附熱作為整體表示動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博得領導的賞識,一直攀炎附熱,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2. 這位政客一直攀炎附熱,為了爭取選民的支持,不擇手段地許下虛假承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攀炎附熱的發音拆分成“攀”、“炎”、“附”、“熱”來記憶。同時,可以聯想到火焰熊熊燃燒的場景,表示追求權勢、名利的熱火朝天的追求。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唯利是圖”、“投機取巧”等,來擴展對這類行為的理解和批判。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攀炎附熱地跟著班里的學習委員,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獎勵。
2. 初中生:為了追求社交圈的熱鬧,他總是攀炎附熱地跟著一些有名望的同學。
3. 高中生:他為了爭取老師的賞識,一直攀炎附熱地表現自己,卻忽略了真正的學習。
4. 大學生:有些學生為了迎合教授的觀點,攀炎附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