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弛
成語(Idiom):逋弛(bū chí)
發音(Pronunciation):bū c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放縱、松懈,不嚴格要求自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逋弛是由動詞“逋”和形容詞“弛”組成的成語。逋指逃避、逃走,弛指松懈、不嚴格。逋弛的意思是指一個人不嚴格要求自己,放縱自己,不遵守規章制度或者不按時完成工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逋弛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不嚴格要求自己,不努力,不按時完成任務或者不遵守規定。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的懶散態度,也可以用來自嘲自己的懶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故事中的主父偃在一次狩獵中,看到一只大鹿,但是他卻沒有射擊,而是坐在馬上看著鹿逃走。他的朋友問他為什么不射擊,主父偃回答說:“我看到鹿的逃避動作,就像我在工作中逃避辛苦一樣。”從此,逋弛這個成語就有了“放縱、松懈”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 + 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工作逋弛,總是拖延到最后一刻才開始做。
2. 學習逋弛會影響你的成績,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自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逋弛的發音“bū chí”與“不努力”進行聯想,因為逋弛的意思就是不努力,放縱自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逋弛相近的成語,如“懶散”、“怠惰”等,來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想寫作業,所以我逋弛了,沒有按時完成。
2. 初中生:我逋弛了幾天,沒有復習,結果考試成績很差。
3. 高中生:我逋弛了很長時間,沒有好好準備高考,現在后悔莫及。
4. 大學生:大學生活很自由,但不能逋弛,要時刻保持學習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