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
成語(Idiom):懶人
發音(Pronunciation):lǎn r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懶散不勤奮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懶人是一個貶義詞語,形容一個人懶散、不勤奮,缺乏積極進取的精神。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不愿意努力工作、缺乏責任感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不勤奮的人。可以用在日常對話、寫作或演講中,用來批評或諷刺那些懶散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懶人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秋水》一篇中。故事講述了一個農夫不愿意努力耕種,總是抱怨工作太辛苦。他希望能夠找到一種方法,可以不用勞動就能夠得到豐收。最終,他發現了一個神奇的泉水,只要洗澡就能得到豐收的果實。然而,當他告訴其他人這個方法時,卻沒有人相信他,因為大家都知道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努力工作才能取得成功,沒有捷徑可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懶人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形容詞“懶”修飾名詞“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懶人,從不愿意做任何家務活。
2. 這個團隊需要一個積極進取的領導,而不是一個懶人。
3. 不要成為一個懶人,要勤奮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躺在床上,懶洋洋地不愿意起床工作,代表一個懶人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懶散”、“懶漢”、“懶散無為”等。這些成語都與懶惰、不勤奮的特點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懶人,上課總是不認真聽講。
2. 初中生:我不想和他一起做作業,因為他是個懶人,從來不做功課。
3. 高中生:她是個懶人,從不復習功課,考試總是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