桴思
成語(Idiom):桴思
發音(Pronunciation):fú s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思想或行為受到局限,無法開闊或超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桴思一詞出自《左傳·僖公十一年》,原意為籬笆的意思。后來引申為人的思維被局限在一定范圍內,無法開闊或超越,形容思想狹窄、見識不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思維狹隘、眼界短淺、見識不廣的情況。也可用于批評某些人對新事物、新思想的抵觸或排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史書之一,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左傳·僖公十一年》中的故事是說齊國的唐公在位時,他的臣子們建議他修籬笆,唐公卻表示不需要修籬笆,因為他的思想和見識已經開闊,不需要被任何東西所限制。這個故事后來就成為了成語桴思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桴思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桴思得很,對于新的觀點總是抱有偏見。
2. 這個人桴思太過,不肯接受任何新鮮事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籬笆”這個形象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人被籬笆圍住,無法看到外面的世界,這個人的思維就被桴思所局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思維開闊、眼界廣闊相關的成語,如“目光短淺”、“見多識廣”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桴思得很,總是不愿意嘗試新的游戲。
初中生:老師說我們要開闊思維,不要桴思地只看到眼前的問題。
高中生:桴思的人無法真正理解藝術的美,他們只看到表面的東西。
大學生:我們應該盡量避免桴思的思維模式,要不斷學習、開拓自己的視野。
成年人:桴思的人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他們容易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