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漕
基本解釋
謂從水道運輸糧食以供邊防需要。《明史·倪岳傳》:“因陳重將權、增城堡、廣斥堠、募民壯、去客兵、明賞罰、嚴間諜、實屯田、復邊漕數事。” 明 張居正 《朱忠僖神道碑》:“上或密問邊漕事,公手自裁對,無不當意指,而終不泄上一語。”
成語(Idiom):邊漕(biān cáo)
發音(Pronunciation):biān c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同時進行兩個或多個工作、活動,亦稱“邊干邊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邊漕一詞源自于古代農業生產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漕運。漕運是指將農產品、糧食等用船運送到遠地,以滿足人們的需要。邊漕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同時進行兩個或多個工作、活動。它形象地比喻一個人能夠在同一時間兼顧多個任務,高效地處理多項工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邊漕一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能夠同時處理多個任務、工作,表達其高效率、多面手的能力。可以用于辦公場合、工作描述、學習方法等方面的討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邊漕一詞最早出現在《明史·張居正傳》中,用來形容張居正同時處理多項政務的能力。張居正是明朝時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在擔任宰相期間,以其高效率和多面手的能力著稱,被稱為“邊漕張居正”。此后,邊漕一詞逐漸流傳開來,并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邊漕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工作效率很高,總是能夠邊漕邊處理多項任務。
2. 她是個邊漕的高手,可以同時照顧孩子、做家務和工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邊漕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像張居正一樣,在一艘船上同時進行多項工作,如種田、捕魚、修船等。將這個場景與邊漕的含義聯系起來,有助于記憶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張居正的生平和其在明朝政治中的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邊漕成語的含義和故事起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邊做作業邊聽音樂。
2. 初中生:他邊練習鋼琴邊背單詞。
3. 高中生:她邊看書邊做健身操。
4. 大學生:我邊寫論文邊參加社團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