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旬
成語(Idiom):閱旬
發音(Pronunciation):yuè xú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閱讀、研究事物的時間超過了十天,形容學問深厚、才思敏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閱旬源自《史記·太史公自序》:“余讀書于有志者,須且盡意氣力,不得已而疑,閱旬而后能決。”意為讀書的人要盡力去思考,不得不懷疑,經過十天的時間才能做出決斷。后來,這個成語引申為指閱讀研究事物的時間超過十天,以表達學問深厚、才思敏捷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學問淵博、才思敏捷的人,也可用來稱贊某人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大量的閱讀和研究工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學者太史公。太史公是西漢時期的杰出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別號。他在自序中提到了“閱旬”這個成語,強調了讀書人要經過十天的時間來思考和決斷,才能有深入的學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閱旬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閱”和名詞“旬”組成。其中,“閱”表示閱讀、研究,而“旬”表示十天的時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學問很高深,可以說是閱旬之人。
2. 這位科學家在短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真是閱旬之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閱旬”拆分成“閱”和“旬”兩個部分來記憶。閱讀(閱)事物的時間超過了十天(旬),表示學問深厚、才思敏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太史公的歷史著作《史記》,以及其他有關歷史學家和歷史研究的知識,深入了解中國古代學術和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是個閱旬之人,他每天都會帶我去圖書館看書。
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將來能成為一個閱旬之才,為社會做出貢獻。
3. 高中生:這位老師教學水平很高,是我們學校的閱旬之人。
4. 大學生:我正在努力成為一個閱旬之才,希望能在我的領域有所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