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祿
成語(Idiom):底祿(dǐ lù)
發音(Pronunciation):dǐ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低微的薪俸或微薄的收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底祿一詞起源于古代官員的薪俸制度。在古代中國,底祿是官員的基本俸祿,通常很低微。底祿的含義逐漸擴展,用來形容任何收入水平較低的情況。底祿強調薪水微薄,暗示人們生活拮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底祿常用于形容薪水低、收入微薄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工薪階層的薪水較低,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群體的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底祿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百官公卿表》中,用來描述古代官員的薪俸待遇。隨著時間的推移,底祿的含義逐漸演變,成為形容收入微薄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底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工資雖然不高,但勉強夠維持生活的底祿。
2. 這個行業的底祿普遍較低,很多人生活拮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底祿的發音“dǐ lù”與“低鹿”進行聯想。想象一個低矮的鹿,表示收入水平較低的情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底祿相關的成語,如“底薪”、“底氣”等,以加深對底祿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底祿不高,但是爸爸媽媽還是給我買了新書包。
2. 初中生:他家底祿不高,但是他仍然堅持上學,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3. 高中生:我將來要努力學習,爭取以后有一份高底祿的工作。
4.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底祿可能很低,但是通過實習和兼職,可以積累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