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腰
基本解釋
◎ 弓腰 gōngyāo
[hunch] 向后彎腰及地如弓形
詳細解釋
(1).謂向后彎腰及地如弓形。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諾皋記上》:“ 元和 初,有一士人失姓字,因醉臥廳中。及醒,見古屏上婦人等悉於牀前踏歌,歌曰:‘ 長安 女兒踏春陽,無處春陽不斷腸;舞袖弓腰渾忘卻,蛾眉空帶九秋霜。’其中雙鬟者問曰:‘如何是弓腰?’歌者笑曰:‘汝不見我作弓腰乎!’乃反首,髻及地,腰勢如規焉。” 元 林坤 《誠齋雜記》卷下:“ 梁羊侃 妾 孫荊玉 能反腰貼地,啣席上之珍,謂之弓腰。”
(2).狀女子細腰。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莊岳委談上》:“古言婦人弓腰,而不言弓鞋。” 明 劉兌 《嬌紅記》末出:“花困春嬌,亂云橫翠翹;柳褪弓腰,暖香幃鳳綃。”
成語(Idiom):弓腰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y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彎曲的腰背。形容人的姿態或態度謙卑、低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弓腰是指人的腰背向前彎曲,形狀像拉開的弓。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的姿態或態度謙卑、低下。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權威或者處于弱勢地位時的姿態,也可以形容一個人在謙虛、恭敬的表達中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弓腰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各種場合,特別是在描述一個人的姿態或態度時。例如,當一個人在面對長輩或上司時表現出恭敬的姿態時,可以說他弓腰示意。又如,當一個人在道歉或請求幫助時表現出謙卑的態度時,也可以說他弓腰求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弓腰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禮儀文化。古時候,人們在面對權威或者長輩時,常常會彎腰行禮,以示尊敬和謙卑。這種行為就像弓的形狀一樣,因此形成了成語“弓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老師面前,他總是弓腰遜謝,非常恭敬。
2. 面對領導,我們要懂得弓腰示意,表示我們的謙卑和尊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弓腰”形象化地記憶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的腰背向前彎曲,形狀像拉開的弓,以表示他的謙卑和低下的姿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想要更深入地學習關于“弓腰”的知識,可以了解中國古代的禮儀文化和尊重長輩的傳統價值觀。同時,還可以學習其他形容姿態或態度的成語,例如“垂頭喪氣”、“目不斜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老師面前,我們要弓腰示意,表示我們的尊敬。
2. 初中生:面對困難,我們不能弓腰屈服,要勇敢面對。
3. 高中生:在求職面試中,我們要用自信的姿態,而不是弓腰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