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
基本解釋
(1).一停;稍微休息。 漢 揚雄 《太玄賦》:“忽萬里而一頓兮,遇列仙以託宿。”
(2).表數量。用于吃飯、打罵、說話等,猶言一次,一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欲乞一頓食耳。”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五:“我欲笞汝一頓。”《兒女英雄傳》第三回:“被 張進寶 著實的駡了一頓。” 毛澤東 《反對本本主義》:“沒有調查,不知底里,對于那個問題的發言便一定是瞎說一頓。”
(3).一起;一下子。《晉書·劉寔傳》:“或舉所賢,因及所念,一頓而至,人數猥多,各言所舉者賢。”《西游記》第九十回:“被他奔入樓中,張開口,把 三藏 與老王父子一頓噙出。”《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跡》:“﹝ 婆留 ﹞便將元寶碎銀及酒器首飾,一頓交付與 戚漢老 。”《醒世姻緣傳》第三三回:“ 狄希陳 使性謗氣,一頓穿上襖褲,繫上襪子。”
英文翻譯
1.a meal
成語(Idiom):一頓
發音(Pronunciation):yī d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進行某種活動或行為的一段時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頓是一個表示時間段的成語,用來描述某種活動或行為進行的時間長短。它可以用來表示吃飯、打架、工作、學習等各種情況下的時間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頓可以用在各種情境下,如:
1. 吃飯:我一頓飯都沒吃,太餓了。
2. 打架:他們兩個打了一頓,最后和好了。
3. 工作:我一頓工作了一整天,累死了。
4. 學習:他一頓學了一個晚上,終于掌握了這個知識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頓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具體的故事,它是根據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總結出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頓是一個由“一”和“頓”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頓飯都沒有吃,就去上班了。
2. 她一頓工作了一整天,累得不行。
3. 我們一頓學了好幾個小時,終于掌握了這個難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一頓”與吃飯的場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自己在吃飯時,通常會花費一段時間來享用美食,這樣可以幫助記住一頓表示時間段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時間相關的成語,如“一瞬間”、“一剎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一頓完成了作業,可以去玩了。
2. 初中生:他們一頓打了好幾個小時,最后都受傷了。
3. 高中生:我一頓學了一整晚,終于掌握了這個知識點。
4. 大學生:他一頓寫了一個晚上的論文,最后還是沒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