訌熾
基本解釋
訌亂熾烈。 清 魏源 《荊溪周君保緒傳》:“君沒次年,海氛訌熾,朝廷詔求奇才之士欲如君者,海內不可復得。”
成語(Idiom):訌熾
發音(Pronunciation):hòng c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爭論激烈,爭執不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訌熾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訌意為爭吵,熾意為激烈。訌熾形容爭論、爭執非常激烈,雙方都不肯讓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訌熾常用于形容爭吵、爭執的情況,特別是雙方都堅持己見,爭論不休的場景。可以用于描述兩個團隊、兩個人之間的爭議,也可以用于形容政治、經濟等領域的激烈爭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訌熾的故事起源于《左傳》中的一段歷史事件。公元前530年,晉國的重臣晏嬰因為對國家政策的爭議與國君爭執不休,雙方爭論激烈,爭吵不斷。后來,晏嬰因為堅持己見被國君貶謫,成為了訌熾的典型代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訌熾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兩個團隊為了方案的不同意見爭論得訌熾不休。
2. 在會議上,兩位專家針對同一個問題發表了激烈的訌熾言論。
3. 他們為了爭奪一塊土地爭吵了一個星期,訌熾不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訌熾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人在爭吵的過程中,彼此口舌之爭,情緒激烈,就像火焰一樣燃燒,形成了訌熾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爭吵、爭執相關的成語,如“爭鳴”、“爭辯”等,加深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我們班上兩個同學為了一本書的歸屬問題爭論得訌熾不休。
中學生(13-18歲):學校舉行的辯論比賽上,兩個選手的觀點相左,爭辯得訌熾不斷。
大學生(19-22歲):在學術討論會上,兩位教授因為對理論解釋的分歧,討論得訌熾激烈。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公司的董事會上,兩派股東因為對公司發展戰略的分歧,爭論得訌熾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