褻瀆
成語(Idiom):褻瀆(xiè dú)
發音(Pronunciation):xiè d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褻瀆指對神圣的事物或人物進行不敬、不虔誠的行為或言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褻瀆是指對神圣事物的不敬,包括對宗教、神明、圣地、圣物、圣人等的褻瀆行為或言辭。褻瀆行為通常被視為不道德的行為,違背社會的道德準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褻瀆一詞常用于描述對宗教信仰的不敬行為,也可以用于形容對人或事物的不敬。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信仰,避免褻瀆他人的宗教信仰或價值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褻瀆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大雅·文王》篇:“文王既勤,我勞于外。褻夫子之言,維是我厭。”這里的褻瀆指的是對子言行的不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褻瀆是一個動詞,可以作為及物動詞使用,也可以作為名詞使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論褻瀆了我們的宗教信仰。
2. 不應該褻瀆神明,要尊重宗教的信仰。
3. 這種褻瀆行為是對社會公德的不負責任表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褻瀆”這個詞拆分為“褻”和“瀆”來記憶。褻可以理解為對神明的褻慢,瀆可以理解為對神明的不敬,通過這種拆分記憶可以幫助記憶這個詞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褻瀆這個詞語感興趣,可以學習相關的宗教和哲學知識,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宗教信仰和價值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尊重別人的宗教信仰,不應該褻瀆別人的神明。
2. 初中生:那個學生在課堂上褻瀆了老師的話,受到了嚴厲的批評。
3. 高中生:他的言論褻瀆了我們的信仰,引起了很大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