炰羔
成語(Idiom):炰羔(páo gāo)
發音(Pronunciation):páo g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炮筒里的羔羊,比喻受害者毫無防備或無辜遭受冤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炰羔的意思是指炮筒里的羔羊,比喻受害者毫無防備或無辜遭受冤屈。炮筒是一種用來發射炮彈的器械,里面的羔羊代表無辜的人。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受害者毫無防備和無辜的處境,暗示了人們對于不公正對待的譴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炰羔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無辜受害、毫無防備的人。比如,在描述一個人受到冤枉或被欺騙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炰羔這個成語來表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炰羔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莊子·外物》:“君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夫如是,則猶炮羔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君子的行為應該是正直的,不需要通過命令來引導,而不正直的人,即使受到命令也不會遵從。這個故事中的炮羔比喻的就是那些無辜受害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炰羔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這場官司中被當成了炰羔,完全沒有辯解的機會。
2. 這個小孩像個炮筒里的羔羊一樣,毫無防備地被人騙走了錢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炮筒和羔羊的形象結合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無辜的羔羊被放進了炮筒,從而形成了炰羔這個成語的意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炰羔相關的成語,如“炮轟”、“羔羊入虎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把小明當成了炰羔,欺負了他一整天。
2. 初中生:她在班級中被當成了炰羔,遭受了同學們的欺負和排擠。
3. 高中生:那個被誤解的學生像個炮筒里的羔羊一樣,無辜地受到了處罰。
4. 大學生:這個案件中的受害者被當成了炰羔,一直沒有得到公正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