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笏
成語(Idiom):拄笏
發音(Pronunciation):zhǔ 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拄笏是指古代官員在行進中所用的一種儀仗,用于拄著、扶持行走。引申為扶持、支撐、依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拄笏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一是拄,指用手扶持或支撐;二是笏,指古代官員行走時所用的一種儀仗,通常由木材制成,形狀像扇面,上面有刻字或圖案。拄笏的基本含義是指用手扶持或支撐,引申為依靠或倚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拄笏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或某種力量的支撐作用。比如,可以用拄笏來形容一個人在困境中依靠自己的力量堅持不懈,也可以用拄笏來形容一個組織或團體在困難時期互相支持、共同努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拄笏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孔子世家》中的一則故事中。故事講述了孔子的學生曾子因為家境貧寒,穿著破舊,但他仍然自強不息,勤奮學習,最終成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者。孔子評價曾子說:“曾子拄笏而立,言不由衷也。”意思是曾子拄著笏杖站著,說話不由衷,形容他雖然表面上很努力,但內心并不真誠。后來,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困境中依靠自己的力量堅持不懈。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拄笏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拄是動詞,表示用手扶持或支撐;笏是賓語,表示古代官員行走時所用的一種儀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困難時期拄笏堅持下來,最終取得了成功。
2. 這個組織在艱難時刻互相拄笏,共同度過難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拄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困境中拄著一支笏杖,堅持不懈地前行,象征著他依靠自己的力量支撐著自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含有“拄”或“笏”的成語,如“拄杖”、“執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比賽中拄笏堅持到最后,獲得了第一名。
2. 初中生:他在困難時期拄笏堅持學習,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3. 高中生:我們班團結一致,互相拄笏,一起度過了高考的壓力。
4. 大學生:我在創業的道路上拄笏堅持,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