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進退兩難
發音(Pronunciation):jìn tuì liǎng n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面臨兩個選擇,無論選擇哪個都會帶來困難和不利的局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進退兩難是指在面臨兩個選擇時,無論選擇哪個都會帶來困難和不利的局面。這種情況下,人們感到左右為難,不知道該做出怎樣的決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進退兩難常常用來形容在困境中無法做出明智選擇的情況。例如,在工作中,如果一個人面臨著是否揭發同事的錯誤,他可能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另一個例子是,如果一個人在兩個重要的約會之間選擇,他也可能感到進退兩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進退兩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當時,項羽在劉邦即將奪取天下的關鍵時刻,面臨著進攻劉邦或者退守巴蜀的選擇。項羽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最終選擇了進攻,但最終失敗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進退兩難是一個由動詞和形容詞組成的成語,由“進退”和“兩難”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現在面臨進退兩難的情況,無論選擇哪個方案都會帶來很大的風險。
2. 在這個艱難的決定中,他感到自己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進退兩難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十字路口上,前面是進攻的道路,后面是退守的道路,而兩邊的路都充滿了困難和不利。這樣的場景可以幫助你記住進退兩難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左右為難、左右逢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10歲):我在學校的時候,有時候會面臨進退兩難的選擇,例如,要不要告訴老師我忘記了作業。
2. 初中生(11-14歲):在選修課程時,我發現我進退兩難,因為我既想學習音樂,又想學習美術。
3. 高中生(15-18歲):面對大學專業的選擇,我感到自己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因為我既對計算機科學感興趣,又對心理學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