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跡昭著 (liè jì zhāo zhù)
發音 (Pronunciation): liè jì zhāo zhù
基本含義 (Basic Meaning): 形容壞事做得非常明顯,罪行昭然若揭。
詳細解釋 (Detailed Explanation): 劣跡昭著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團體的壞事做得非常明顯,罪行昭然若揭,無法掩蓋或隱瞞。它強調了行為的惡劣和顯眼,常常用來批評那些背離道德準則、行為不端的人或組織。
使用場景 (Usage Scenarios): 劣跡昭著常常用于新聞報道、社會批評、文學作品等場景,用來形容那些行為不當、做惡多端、惡名遠揚的人或團體。
故事起源 (Story Origin): 劣跡昭著的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史記》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講述了秦朝時期,有一個叫趙高的宦官,他為了追求權勢,不擇手段地謀取利益,干了許多壞事。他的惡行被人們所知,成為劣跡昭著的代表。
成語結構 (Structure of the Idiom): 劣跡昭著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劣跡”和“昭著”兩個詞組成。其中,“劣跡”表示惡劣的行為或事跡,“昭著”表示明顯、顯眼。
例句 (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政府官員貪污腐敗的事情已經劣跡昭著,無法再繼續掩蓋了。
2. 這個公司的商業行為劣跡昭著,喪失了公眾的信任。
記憶技巧 (Memory Techniques): 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劣跡昭著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的壞事做得非常明顯,就像他的劣跡被放大到整個世界都能看到一樣,這樣就能很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 (Extended Learning): 如果你對中國古代的歷史和文化感興趣,可以閱讀《史記》等古代文獻,了解更多關于趙高和他的劣跡昭著的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調皮搗蛋的同學經常做一些劣跡昭著的事情,老師都看在眼里。
2. 初中生:那個學校的霸凌行為劣跡昭著,學生們都害怕和討厭他們。
3. 高中生:這位政治家曾經涉嫌貪污受賄,劣跡昭著,導致他的聲譽受到了極大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