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咢
成語(Idiom):徒咢
發音(Pronunciation):tú g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語空洞、無聊、無用,沒有價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徒咢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徒”意為“空洞、無用”,“咢”意為“言語”。徒咢的基本含義是指言語空洞、無聊、無用,沒有價值。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話語虛浮、不切實際,沒有實際意義或者沒有說服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徒咢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一些言語空洞、無聊的場景,例如某人說了很多大話,但卻沒有任何實際行動或者成果;某人的建議或者想法沒有任何實際可行性,只是空洞的理論;某人的演講或者辯論沒有說服力,只是空洞的言辭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外戚世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期,趙國有個名叫徒咢的人,他很喜歡說大話,但卻從來不去實踐。有一次,他跟人吹噓自己能夠用一桿長矛刺穿一根吊在樹上的毛線。大家都不相信他,于是他就找來一根長矛,拿著矛頭對準了那根吊在樹上的毛線,卻只是用力一刺,就將那根毛線刺斷了。這個故事后來成為了成語“徒咢”的來源,用來形容言語空洞、無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徒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建議完全是徒咢,沒有任何實際可行性。
2. 不要聽信他的空洞言辭,那只是徒咢而已。
3. 這個演講缺乏說服力,充滿了徒咢的言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徒咢”拆分成“徒”和“咢”兩個字記憶。其中,“徒”可以聯想到“徒勞”,表示沒有結果、沒有價值。而“咢”可以聯想到“咕咕”,表示空洞、無聊的聲音。通過這樣的聯想,可以記憶住徒咢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徒勞、徒然、徒有虛名等,以加深對徒咢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承諾只是徒咢,從來沒有實際行動。
2. 初中生:老師的話聽起來很徒咢,沒有任何說服力。
3. 高中生:政治家的演講充滿了徒咢的言辭,沒有實質性的內容。
4. 大學生:在面試中,空洞的徒咢只會讓面試官對你的能力產生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