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動
基本解釋
謂如肢體骨節一般彼此配合行動。《尉繚子·攻權》:“夫將不心制,卒不節動,雖勝幸勝也,非攻權也。”
成語(Idiom):節動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dò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為節制、不過分放縱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動是由“節”和“動”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節”表示節制、限制,“動”表示行動、活動。節動的含義是指人在行為上能夠自我約束,不過分放縱,保持適度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節動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的行為有節制,不過分放縱。可以用來稱贊一個人有自制力,能夠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沖動,不貪圖享受或者不過分追求某種東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十三年》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齊國的宣公。宣公十分喜歡打獵,一次他在打獵的時候發現了一只非常大的獵物,他非常興奮,想要立刻追逐捕捉。然而,他的臣子勸他要節制自己的欲望,不要過分追求獵物,以免陷入危險之中。宣公聽從了臣子的勸告,放棄了追逐,保持了節制的狀態。后來,人們就用“節動”來形容宣公在這個情境下表現出的節制和克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動是一個形容詞+動詞的結構,其中,“節”是形容詞,表示節制的意思,“動”是動詞,表示行動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吃飯的時候總是很節動,從不貪多。
2. 這個團隊的成員都非常節動,工作積極主動,互相配合。
3. 她一直保持著節動的生活方式,不縱欲過度,保持身心健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節”和“動”兩個字分別與節制和行動聯系起來記憶。節制意味著自我約束,行動則表示積極活動。通過理解這兩個字的含義,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語節動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節制、行動相關的成語,如“節衣縮食”、“行動派”等,從而擴大你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每天都會節動地完成作業,不會拖延。
2. 初中生(14歲):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在學習上保持節動,不被游戲和社交媒體分心。
3. 高中生(17歲):考試期間,我要保持節動,集中精力復習,不被其他事情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