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寇
基本解釋
侵犯邊疆的敵寇。 漢 桓寬 《鹽鐵論·伐功》:“及其后, 蒙公 死而諸侯叛 秦 ,中國擾亂, 匈奴 紛紛,乃敢復為邊寇。”《宋書·檀道濟傳》:“十二年,上疾篤,會 索虜 為邊寇,召 道濟 入朝。” 宋 范鎮 《長嘯卻胡騎賦》:“邊寇眾至,虜戰數挑,勝不可以近決,敵不可以前料。”
成語(Idiom):邊寇(biān kòu)
發音(Pronunciation):biān k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邊境地區的盜賊,也用來形容惡劣的人或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邊寇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律歷志》中,是指在邊境地區活動的盜賊。后來,這個成語也被用來形容行為惡劣的人或具有破壞性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邊寇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義,用來形容行為不端或具有破壞性的人或行為。可以用于諷刺、批評或警示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律歷志》中記載了漢代邊境地區的盜賊活動,這些盜賊被稱為邊寇。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匯逐漸演變成了成語,用來形容行為不端或具有破壞性的人或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邊寇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平時看上去很和善,但實際上是個心懷不軌的邊寇。
2. 這家公司的商業行為像是一群邊寇,完全沒有誠信可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邊寇的形象與邊境地區的盜賊聯系起來,這樣可以更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邊寇相關的成語,如"邊關征戍"(bīan guān zhēng shù)和"邊幅"(bīan fú)等,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邊寇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邊寇是壞人,他們偷東西。
2. 初中生:歷史上有很多邊寇,他們給邊境地區帶來了很多破壞。
3. 高中生:這個社會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邊寇,我們要警惕他們的行為。
4. 大學生:在商業領域,有些公司的行為就像是邊寇一樣,對市場秩序造成了嚴重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