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市
基本解釋
集中出售書籍的場所。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考證》:“今書市集本,并不見有。”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凡書市之中,無刻本則鈔本價十倍。刻本一出,則鈔本咸廢不售矣。” 阿英 《城隍廟的書市》:“到這時, 護龍橋 的書市,算你逛完了。”
成語(Idiom):書市
發音(Pronunciation):shū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許多人聚集在一起買賣書籍的市場,也用來比喻學術交流繁榮的場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書市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指的是人們在市場上買賣書籍的場所。由于當時書籍的流通相對較少,因此書市往往成為人們了解新書、交流學術的重要場所。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市的含義逐漸擴展,不僅僅指買賣書籍的地方,更成為學術交流繁榮的象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書市一詞常用于形容學術交流繁榮的場所,可以用來形容學術會議、研討會等學術活動的熱鬧場面。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地區或學校的學術氛圍濃厚,人才輩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書市的具體故事起源并沒有明確的記載。然而,書市作為一個詞語的含義與唐代的書籍流通情況有關。在唐代,書籍的流通相對較少,人們往往需要聚集在一起才能了解新書、交流學術。因此,書市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場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書市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學校的學術氛圍很濃厚,簡直是一個書市。
2. 今天的學術研討會真是熱鬧非凡,簡直像是一座書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在書市上,人們聚集在一起,熱鬧非凡,互相交流學術知識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想要更深入地學習關于書市的知識,可以了解唐代書籍流通情況,以及當時書市的具體情況。此外,還可以學習與書籍流通相關的成語,如“書香門第”、“書不盡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參加學校的書市,可以買到很多有趣的圖書。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能進入一所書市般的學校,與優秀的同學一起學習交流。
3. 高中生:這個學校的學術氛圍很濃厚,簡直像是一個書市。
4. 大學生:我們學院舉辦了一次學術研討會,熱鬧得像一座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