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舃
基本解釋
古代一種木底的皮靴。《宋書·禮志五》:“主簿祭酒,中單韋舃并備,令史以下,唯著玄衣。”
成語(Idiom):韋舃
發音(Pronunciation):wéi p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行高尚,行為端正,沒有絲毫的瑕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韋舃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舃,韋也。”意為韋布,指的是經緯交錯,織物絲絲相連的樣子。比喻人的品德高尚,言行端正,沒有一點兒瑕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夸獎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端莊,沒有任何過失的情況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戰國時期,晉國有一位名叫韋舃的大夫。他以品行高尚、行為端正而聞名于世。后來,人們用他的名字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沒有絲毫的瑕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詞“韋舃”是一個名詞,表示一個人的品行高尚,行為端正,沒有絲毫的瑕疵。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行高尚,行為端正,真是韋舃一般。
2. 這位老師言行舉止都非常韋舃,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韋舃”與“織物絲絲相連”進行聯想,表示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沒有一點兒瑕疵。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人品高尚的成語,如“德才兼備”、“品行端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小明在班級里是個韋舃,他的行為舉止都很好。
2. 初中生:我爺爺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家的韋舃,他的品德高尚,為人正直。
3. 高中生:這位演員不僅演技出色,而且為人韋舃,深受觀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