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時
睽時(kuí shí)
發音(Pronunciation):kuí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時機相隔,不能相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睽時是一個四字成語,由睽和時兩個字組成。睽意為分隔,時指時間。睽時表示時機相隔,不能相遇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睽時常用于形容時機不合適,無法相遇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兩個人的見面計劃因為時間沖突而無法實現,或者某個機會錯過了最佳時機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睽時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宣公十一年》。故事中,魯國的宣公在戰爭中失利,回到國內后,他想找到一個時機來恢復國家的力量。他在朝廷中提出了一種計劃,但是因為時機不對,沒有得到大家的支持。于是他失望地說:“睽時哉!”意思是時機相隔,無法相遇。從此,睽時成為了一個用來形容時機不合適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睽時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形容詞組成,形容詞和名詞之間用“之”字相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原本計劃在周末見面,但因為工作原因,睽時了。
2. 這個項目的最佳時機已經過去了,現在再做已經睽時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睽時的發音和“會時”進行聯想,即錯過了會合的時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時絀不舍”、“機不可失”等,來豐富詞匯量。
2. 閱讀相關的故事或文章,了解更多關于時機的重要性和合適的應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原本想請朋友來我家玩,但是因為他們都有其他安排,睽時了。
初中生:我本來打算在放學后去圖書館借書,結果因為趕時間去上課,睽時了。
高中生:我錯過了大學的入學申請截止日期,真是睽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