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射
基本解釋
又稱十五柱毬戲。 唐 陸秉 著有《木射圖》一卷。其法為在場地一端豎立十五個象征“侯”的木筍,其中十個木筍上各寫一紅字,分別為: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另五個木筍上各寫一黑字,分別為:傲、慢、佞、貪、濫。紅黑相間,作為目標,用象征“箭”的毬,從場地的另一端滾去,命中紅筍者為贏,命中黑筍者為輸。參閱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一。
成語(Idiom):木射(mù shè)
發音(Pronunciation):mù s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箭矢射向木頭,毫無效果。比喻力量微弱,無法產生作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射是一個四字成語,其中“木”指木頭,“射”指射箭。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箭矢射向木頭,卻毫無效果。由于木頭堅硬,箭矢無法穿透,因此比喻力量微弱,無法產生作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木射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某個人或某個事物的力量微弱,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的情況。例如,當一個人提出的建議或計劃無法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時,可以用木射來形容他的努力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木射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故事講述了項羽在攻打楚國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位名叫韓信的將軍。韓信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向項羽提出了一些建議和計劃。然而,項羽并沒有采納韓信的建議,認為他的力量微弱,無法對戰局產生影響。最終,項羽的決策導致了楚國的失敗。這個故事中的木射成語,就是形容韓信的計劃像箭射向木頭一樣,沒有產生任何效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賓語補語,其中主語為箭矢,動詞為射,賓語為木頭,賓語補語為無效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建議就像木射一樣,對問題沒有任何幫助。
2. 這個計劃就像木射一樣,無法改變我們的困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木射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箭矢射向堅硬的木頭,但卻無法穿透,毫無效果。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木射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力不從心”、“杯水車薪”等,來擴展對力量微弱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努力就像木射一樣,沒有得到老師的認可。
2. 初中生(13-15歲):我的建議就像木射一樣,對班級的問題沒有任何幫助。
3. 高中生(16-18歲):我的計劃就像木射一樣,無法改變我們的命運。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我的努力就像木射一樣,無法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