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ī jiè zhī shàn ㄧ ㄐㄧㄝ ˋ ㄓㄧ ㄕㄢˋ一介之善
微小的善行。《西京雜記》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藝,居接士之館。”《晉書·荀崧傳》:“茍有一介之善,宜在旌表之例,而況國之元老,志節若斯者乎!” 宋 葉適 《鄭景元墓志銘》:“雖閭巷一介之善,甚或輩行絶數等,未嘗不委曲外比,售其聲名。”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一介之善
成語(Idiom):一介之善(yī jiè zhī shàn)
發音(Pronunciation):yī jiè zhī s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品德高尚,行為正直,沒有任何不良嗜好和惡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一介之善”是由“一介”和“之善”兩部分組成。其中,“一介”表示一個人的品質和行為,意味著純粹、單一、簡樸;“之善”表示德行高尚、行為正直。整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沒有任何不良嗜好和惡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一介之善”常用于贊美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沒有任何不良嗜好和惡習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為人處世、為人師表的榜樣形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一介之善”出自《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故事中,主父偃是戰國時期齊國的一位貴族大夫。他一直以來都以品德高尚、行為正直而聞名于世。主父偃的一位朋友向他推薦了一位女子,主父偃非常喜歡她,但他卻拒絕了這個婚姻的機會,因為他認為自己已經年老,不適合娶妻生子。主父偃的朋友對他的堅持和高尚品德非常欽佩,于是形容他為“一介之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四個字組成,分為兩個部分,“一介”和“之善”,其中“一介”是形容詞性短語,表示一個人的品質和行為,“之善”是名詞性短語,表示德行高尚、行為正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一介之善,從未被任何不良嗜好和惡習所影響。
2. 這位老師是一介之善的楷模,他的品德和行為一直是學生們學習的榜樣。
3. 他的一介之善贏得了大家的尊敬和贊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一介之善”與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相聯系,用來贊美一個人的純潔和正直。可以將其與一個真誠、端莊的人形象聯系在一起,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品德高尚、行為正直相關的成語,如“德高望重”、“品行端正”等,以豐富詞匯量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介之善的好同學,從不欺負別人。
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介之善的人,為社會做出貢獻。
3. 高中生:他的一介之善讓他成為了學校的楷模。
4.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以一介之善的形象面對挑戰和誘惑。
5. 成年人: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都應該堅守一介之善的原則,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