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媚
基本解釋
不諂媚。《楚辭·九章·抽思》:“固切人之不媚兮,眾果以我為患。” 朱熹 集注:“切人不媚,言懇切之人不能軟媚。”《三國志·吳志·虞翻傳》“又為《老子》、《論語》、《國語》訓注,皆傳於世” 裴松之 注引《虞翻別傳》:“ 翻 放棄南方,云:‘自恨疏節,骨體不媚,犯上獲罪。’”
成語(Idiom):不媚
發音(Pronunciation):bù m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迎合,不奉承,不討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媚是指不迎合他人的意見或做法,不奉承他人,不討好他人,保持獨立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堅持自己的原則,不隨波逐流,不為了取悅他人而改變自己的態度或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媚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孟子·盡心上》一篇中。故事中,孟子與一個官員的妻子相遇,官員的妻子向孟子獻上了美酒和美食,并希望孟子能夠對官員說些好話。然而,孟子拒絕了她的好意,堅持保持自己的立場。因此,不媚成為了形容孟子堅持原則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媚由兩個漢字組成,前者“不”表示否定,后者“媚”表示討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不媚權貴,堅持自己的原則。
2. 她不媚上司,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媚”與“不追求虛榮,堅持原則”聯系起來,這樣有助于記憶其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孟子的思想和他對于道德和政治的看法,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媚這個成語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我不媚同學們的意見,堅持自己的想法。
中學生(13-18歲):他不媚老師,勇于提出自己的疑問。
大學生(19-22歲):她不媚權威,堅持獨立思考。
成年人(23歲及以上):我們應該在工作中不媚上司,保持自己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