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遲遲吾行(chí chí wú xíng)
發音(Pronunciation):chí chí wú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動遲緩,遲遲不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人做事拖延,遲遲不行動或行動遲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做事慢吞吞,不積極主動,或者在解決問題、處理事務上拖延時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遲遲吾行出自《左傳·襄公十七年》。當時,齊國有一個名叫子家的大夫,他平時聰明機敏,但在處理重要事務時卻總是猶豫不決,遲遲不行動。因此,人們用“遲遲吾行”來形容他的行動遲緩不果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遲遲(副詞)+ 吾(代詞)+ 行(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遲遲吾行,錯過了最佳機會。
2. 這個項目遲遲吾行,一直沒有進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遲遲吾行”與“遲到不行”聯想,兩者都表示行動遲緩的意思,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時間、行動有關的成語,如“一動不如一靜”、“行動勝于空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遲遲吾行,錯過了放學后的足球比賽。
2. 初中生(13-15歲):他遲遲吾行,沒有及時完成作業,被老師批評了。
3. 高中生(16-18歲):面對大學錄取通知書,他遲遲吾行,猶豫不決了很久。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