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樂
基本解釋
隋 及 唐 初宮廷的九部宴會樂曲。《隋書·音樂志下》:“ 隋 開皇 初,定置國伎、清商伎、高麗伎、天竺伎、安國伎、龜茲伎、文康伎七部樂。及 大業 中 煬帝 乃定清樂、西涼、龜茲、天竺、康國、疎勒、安國、高麗、禮畢,以為九部樂。” 唐 武德 初,去天竺、文康(即禮畢),增燕樂和扶南,仍為九部。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 高宗 將會百官命婦于 宣政 殿,并設九部樂。”
成語(Idiom):九部樂
發音(Pronunciation):jiǔ bù y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音樂和諧悅耳,樂曲優美動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九部樂源自漢代,是指樂器合奏的樂隊,包括九種不同的樂器。九部樂的音樂和諧悅耳,樂曲優美動人,形容音樂的美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音樂演奏優美動聽,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藝術作品或表演的精彩出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九部樂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宮廷音樂,是皇帝和貴族的享受。九部樂的樂器包括簧管、笙、篳篥、鼓、瑟、琴、簫、鐘、磬等,合奏時音樂和諧悅耳,非常動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場音樂會的演奏真是九部樂,讓人陶醉其中。
2. 他的琴藝達到了九部樂的水平,每次演奏都令人贊嘆不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九部樂”與音樂和諧悅耳的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中國古代音樂和樂器的知識,深入了解九部樂的歷史和演奏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聽過一場樂隊演奏,他們的音樂真像九部樂一樣美妙。
2. 初中生:這個樂隊的演奏水平很高,他們的音樂聽起來就像九部樂一樣動人。
3. 高中生:這首曲子的演奏已經達到了九部樂的水平,每個樂器都發揮得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