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棉花子(mián huā zǐ)
發音(Pronunciation):mián huā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心軟、善良,容易被感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棉花子是指棉花的種子,因為棉花子柔軟且容易被風吹動,所以用來比喻人心軟、善良、容易被感動的性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對別人的苦難或困境非常關心和體諒,容易被感動的情感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一段描寫賈府中的賈母對待賈寶玉的情節:“賈母見他這樣,便說道:‘好孩子,你不用這樣悲哀,我知道你心里有些什么,你放心,我一定給你個公道。你們都是我親孫子,我怎么會偏心呢?你這樣痛心疾首,我看了也難過?!f著,又伸手摸摸他的頭,‘我只有一個兒子,又是這個樣子,你們都是我的棉花子,怎么我舍得看你們難過?’”這段描寫中,賈母用“棉花子”來形容自己對孫子們的關心和愛護,從而形成了“棉花子”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主語為人,謂語為“是”。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真是個棉花子,看到別人受苦就會心疼。
2. 他對朋友總是像對待自己的棉花子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棉花子的柔軟和容易被風吹動的特點,來形象地理解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溫暖、關心、善良相關的成語,如“熱心腸”、“心腸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媽媽是個棉花子,她總是很關心我。
2. 初中生(13-15歲):我覺得他是個棉花子,每次看到別人受傷他都會幫忙。
3. 高中生(16-18歲):她對待朋友總是像對待棉花子一樣,非常溫暖體貼。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及以上):她對待弱勢群體的關心和幫助讓人感覺她是個真正的棉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