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鏞
基本解釋
泛指琴瑟鐘磬之類的樂器。鏞,大鐘。 唐 劉言史 《上巳日陪襄陽李尚書宴光風亭》詩:“碧池萍嫩柳垂波,綺席絲鏞舞翠娥。”
成語(Idiom):絲鏞
發音(Pronunciation):sī y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聲音細微而悅耳動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絲鏞一詞源自古代樂器“絲琴”和“鏞”,形容音樂聲細膩悅耳。絲琴是一種弦樂器,音色柔和細膩;而鏞是一種金屬打擊樂器,發出的聲音清脆響亮。將絲琴和鏞合而為一,表示聲音既柔和細膩,又清脆悅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聲音悅耳動聽,如歌聲、樂器聲等。也可以用來形容文筆細膩動人,或者形容言辭優美動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二十五年》中有一句“百獸率舞,絲鏞亂鳴”,描述了哀公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百獸一起跳舞,絲琴和鏞亂鳴,音樂聲震動天地,引起了人們的贊嘆。從此,絲鏞就成為形容聲音美妙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絲鏞是一個疊詞,由兩個相同的音節“絲”和“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那位歌手的聲音真是絲鏞般的動人。
2. 他的演講文采斐然,字字珠璣,堪稱絲鏞之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絲鏞”想象成一位演奏絲琴和鏞的音樂家,他的音樂聲細膩而悅耳,讓人陶醉其中。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聲音的成語,如“鏗鏘有力”、“洪亮動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彈奏的鋼琴聲如絲鏞般悅耳動聽。
2. 小學生:姐姐唱歌的聲音就像絲鏞一樣美妙。
3. 初中生:這位作家的文字如絲鏞般細膩動人,令人陶醉。
4. 高中生:演講者的聲音洪亮有力,不亞于絲鏞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