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ù jū xíng jì ㄅㄨˋ ㄐㄨ ㄒㄧㄥˊ ㄐㄧˋ不拘形跡
形容言談舉止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茅盾 《子夜》四:“ 曾滄海 回頭一看,認得是土販 李四 ;在某一點上,他和這 李四 是不拘形跡的密友。”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隨后他知道了 方岳宗 確實沒有錢,他的弟弟 方岳貢 做官有清廉之名,就趕快把他釋放,表示歉意,并且同他做了朋友,時常約他吃酒,不拘形跡地暢談。”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拘形跡
成語(Idiom):不拘形跡
發音(Pronunciation):bù jū xíng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受外界的限制,不拘泥于形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拘形跡是指一個人不受外界的束縛,不受拘束,不被形式所限制。這個成語強調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不拘小節,不拘泥于傳統的規矩,不受束縛地表現自己。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不受拘束,自由自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拘形跡的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文學家劉勰的《文心雕龍》一書中。劉勰是南朝劉宋時期的文學家,他在書中寫道:“凡人之才,有不拘形跡者,不可勝數。”這句話被后人引用并演變成了現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拘形跡的結構是“不+拘+形跡”,其中“不”表示否定,表示沒有受到限制;“拘”表示束縛、約束;“形跡”表示外形、形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從小就不拘形跡,不受傳統觀念的束縛。
2. 她的個性獨立,不拘形跡,總是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不受拘束的形跡”,形象地表示一個人不受限制,自由自在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個人自由、不受拘束相關的成語,如“自由自在”、“任性妄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畫畫,不拘形跡地用各種顏色勾勒出美麗的圖案。
2. 初中生:他是一個有才華的音樂家,他的音樂作品總是不拘形跡地展現出他自己的風格。
3. 高中生: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能力,不拘形跡地追求真理和進步。
4. 大學生:大學是一個自由的環境,我們應該不拘形跡地去探索知識,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