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坐
基本解釋
亦作“ 末座 ”。座次的末位。《晉書·張憑傳》:“會 王濛 就 惔 清言,有所不通, 憑 於末坐判之,言旨深遠,足暢彼我之懷,一坐皆驚。” 唐 章碣 《陪浙西王侍郎夜宴》詩:“深鎖雷門宴上才,旋看歌舞旋傳杯……小儒末座頻傾耳,祗怕城頭畫角催。” 宋 葉適 《臺州教授高君墓志銘》:“君少年,能探請深處,語移日,精鋭鋒起,同進皆回目盻末座。”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滄溟見夢》:“一白髯者南面坐,蒼髯者次之,末坐者尤奇偉。”《花月痕》第十回:“不識公門桃李,許我 采秋 追隨春風,參入末座否?”
成語(Idiom):末坐(mò zuò)
發音(Pronunciation):mò z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坐在最后的位置,地位低下或者沒有地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末坐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末指的是最后的位置,坐指的是坐在。這個成語的基本意思是指坐在最后的位置,地位低下或者沒有地位。它常用來形容人的地位低下或者在團體中沒有受到重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末坐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各種場景中,特別是形容人的地位低下或者沒有地位的情況。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團體中被忽視的成員,或者一個會議上被安排在最后的座位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末坐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確,但可以推測它的起源與古代官場有關。在古代的官場中,地位高的官員會坐在前排,而地位低的官員則被安排在后排。因此,坐在最后位置的人地位低下,被稱為末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末坐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式為“末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一直末坐,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
2. 這個小組的成員中,他是唯一一個被安排在末坐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末坐”與“地位低下”或“被忽視”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坐在最后的位置,被其他人忽視,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地位有關的成語,例如“高人一等”、“平步青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班級里一直末坐,從來沒有機會發言。
2. 初中生:作為新生,他被安排在末坐,還沒有機會參加學校的活動。
3. 高中生:他在社團中一直末坐,沒有得到其他成員的認可。
4. 大學生:他在實習公司里末坐,沒有機會接觸到重要的項目。
5. 成年人:她在公司里一直末坐,沒有得到上級的重視和提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