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辭
基本解釋
(1).猶一言。一句話或一個字。《淮南子·繆稱訓》:“胡通於一伎,察於一辭,可與曲説,未可為廣應也。”《史記·孔子世家》:“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 子夏 之徒不能贊一辭。”《舊唐書·陸馀慶傳》:“累遷中書舍人。 則天 嘗引入草詔, 餘慶 惶惑,至晚竟不能措一辭。” 明 王守仁 《與安之書》:“今但取 朱子 所自言者表章之,不加一辭。”
(2).謂異口同聲。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魯公 盛德,蓋自小官時。縉紳閒一辭謂之有手段。”
(3).一面之辭。《宋史·葉清臣傳》:“茍 用章 之狀果虛, 守懃 之罪果白, 用章 更寘重科,物論亦允,無容偏聽一辭,以虧王道無黨之義。”
(4).告辭,辭別。《禮記·表記》:“事君難進而易退,則位有序;易進而難退,則亂也,故君子三揖而進,一辭而退,以遠辭也。” 南朝 梁 蕭鈞 《晚景游泛懷友》詩:“一辭 金谷苑 ,空想竹林游。” 唐 吳融 《落葉》詩:“紅影飄來翠影微,一辭林表不知歸。”
成語(Idiom):一辭
發音(Pronunciation):yī c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句話、一番話、一篇文章等言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辭是一個比較古老的詞語,指的是一句話、一番話、一篇文章等言辭。它強調了言辭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并提醒人們在言辭中要慎重選擇和使用。一辭常常用于描述言辭的精妙、博大和有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辭常常用于討論言辭的力量和影響。它可以用來描述某人的言辭是否恰當、有力、有深度等。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篇文章或演講的言辭是否激動人心、有說服力、有啟發性等。此外,一辭還可以用于表達對某人言辭的贊賞或批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辭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或來源。它是一個古老的詞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由于它的含義和使用場景比較廣泛,因此沒有一個具體的故事來解釋它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辭的結構比較簡單,由兩個字組成:一(yī)和辭(c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一辭振聾發聵,讓我深受啟發。
2. 這篇文章的一辭精彩絕倫,引人入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一辭這個成語:
1. 將一辭與言辭的重要性聯系起來,強調言辭的力量和影響。
2. 將一辭與精妙、博大和有力的言辭聯系起來,強調言辭的深度和魅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一辭相關的成語,如“一言千金”、“一字千金”等,加深對言辭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一辭讓我們深受啟發,明白了做人要言行一致。
2. 初中生:他的一辭令人動容,讓我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一辭精彩絕倫,讀后讓我深思不已。
4. 大學生:他用一辭慷慨激昂地演講,贏得了全場觀眾的掌聲。
以上是關于成語“一辭”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