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董
基本解釋
以仁德治理。 唐 白居易 《冊新回鶻可汗文》:“威綏仁董,罔不響化?!?/p>
成語(Idiom):仁董(rén dǒng)
發音(Pronunciation):rén dǒ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有仁慈之心而嚴肅端正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仁董是由“仁”和“董”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仁指仁慈、善良的品德,董指嚴肅、正直的態度。仁董形容一個人既有仁慈之心,又能保持嚴肅端正的態度。這個成語強調了仁慈與嚴肅的結合,是對人品和態度的高度贊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仁董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處理事情時,既有仁慈和善良的心,又能保持端正和嚴肅的態度。可以用于贊美那些在工作、學習或社交中能夠秉持仁慈和嚴肅態度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仁董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這個成語可能是在古代由人們對有仁慈之心和嚴肅端正的人進行贊美時創造出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仁董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嚴肅正直,但對待每個人都非常仁董。
2. 這位領導既有仁慈的心,又能保持嚴肅的態度,真是一個仁董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仁慈”和“嚴肅”這兩個詞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既有仁慈的心,又能保持嚴肅的態度,就像是一個仁慈的董事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仁慈和嚴肅相關的成語,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很仁董,每次都會耐心幫助我們解答問題。
2. 初中生:班長是一個仁董之人,對待同學們既嚴肅又善良。
3. 高中生: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仁董之人,既有仁慈的心,又能保持嚴肅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