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陽宮
基本解釋
唐 宮名, 高宗 時建于 洛陽 。《新唐書·地理志二》:“ 上陽 宮在禁苑之東,東接皇城之西南隅, 上元 中置, 高宗 之季常居以聽政。” 唐 王建 《行宮詞》:“ 上陽宮 到 蓬萊殿 ,行宮巖巖遙相見。”
成語(Idiom):上陽宮
發音(Pronunciation):shàng yáng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被貶謫到地方任職,離開京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上陽宮是古代京城中的一座宮殿,它位于紫禁城的北部。而“上陽宮”這個成語則是指官員被貶謫到地方任職,離開京城。這個成語中的“上陽宮”象征著離開中央政治權力的地方,官員被貶謫到這里,失去了在京城的地位和權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官員被貶謫到地方任職,離開中央政治權力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在某個領域或環境中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和權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唐朝時期。當時,唐玄宗為了排除異己,貶謫了一批被懷疑與叛亂有關的官員,讓他們被迫離開京城,被貶謫到地方任職。其中一個被貶謫的官員在離開京城時,曾經對朋友說:“我要去上陽宮了。”這句話成了后來形容官員被貶謫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地點(上陽宮)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曾經是京城的高官,但因為犯了錯誤,最后被貶謫到上陽宮。
2. 這位名垂青史的文學家在晚年失寵,被迫離開京城,只能在上陽宮度過余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你可以將“上陽宮”這個成語與官員被貶謫的情景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官員被貶謫到偏遠的地方任職,離開了京城的中央政治權力,只能在上陽宮度過余生的情景。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你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政治權力相關的成語,如“東山再起”、“身敗名裂”等,了解它們的含義和使用場景,豐富你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爸爸因為工作失誤被調到了一個很遠的地方,就像被貶謫到了上陽宮一樣。
2. 初中生:有些學生因為成績不好,被調到了不受重視的班級,就像被貶謫到了上陽宮一樣。
3. 高中生:那個曾經叱咤風云的明星因為丑聞被封殺,從此失去了在娛樂圈的地位,就像被貶謫到了上陽宮一樣。